中央工业试验所在南京成立,其下的酿造室开展工业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国际交换。
出版中国第一本菌种目录《本所历年分离鉴定及贮藏之各种发酵微生物》,共收录工业微生物323种,涵盖CICC保藏的最早一批菌种。
酿造研究室下设立菌种保藏组,标志着CICC正式组建。20世纪50年代CICC制备的微生物菌种冻干备份,通过引进开发菌种冻干保藏技术,有效提高了早期保藏菌种的存活性。
CICC随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迁往江西宜春,1979年迁回北京。
原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标志着CICC正式设立。 在轻工业部的主持下,CICC在全国组建8个菌种保藏分站,形成了我国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管理网络。
承担轻工业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工业微生物菌种分类鉴定命名编目研究”。在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湖南、内蒙古、四川、广东等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工业微生物资源调查、收集、鉴定、保藏和性能测定工作,建立了我国首个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和档案库。
承担轻工业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食品工业微生物数据库的研制’。启动微生物信息数据系统研究,建成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目录库、保藏管理库、保藏技术库、菌种发放库、工作行政管理库等5个子库。
CICC官方网站正式注册。CICC网站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优化迭代,网站年访问量500万,访问IP数150万,点击量超过1400万次,流量分布于全世界121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全部34个省级行政区。
参加科技部“国家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负责工业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牵头全国13家微生物研发和保藏机构,建立国家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平台。
被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认定为“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工业微生物资源子平台”。作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工业子平台在全国8个省市设立13家参建单位,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湖南轻工研究院、黑龙江轻工科学研究院等。
启动“工业企业微生物资源利用与安全控制研讨会”。面向食品、药品、化妆品、饲料等领域,聚焦工业微生物前瞻性、关键共性技术,围绕最新政策法规趋势、前沿技术开发、企业应用实践和创新技术平台,搭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技术交流平台。
参与IDF、ISO、AOAC等国际组织微生物分析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牵头开展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菌种名单研究和食品微生物分析技术标准研究。
2012-2018年陆续通过ISO 9001、ISO 17025、ISO 17034、CM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可。
被科技部优化调整为“国家菌种资源库工业菌种资源分库”。负责国家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的研究、保藏、管理与共享,保障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战略安全和可持续利用,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撑。